<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宝岛风情 > 基隆市 > 民俗风情
        基隆中元普渡
            日期: 2006-12-18 【字号      

            基隆中元普渡——鸡笼中元祭,始于清咸丰4年(1854年),是台湾最负盛名的鬼月祭祀活动,每年的祭祀活动由地方15姓人士轮流担任主普,自农历7月1日开鬼门起,陆续举行主普坛点灯放彩、迎斗灯、灯车游行,至15日前夕放水灯达到高潮,接着公普祭祀、跳钟馗清坛,直到农历8月1日关鬼门,整个祭典才算完成。
           
            每年农历7月1日,位于安乐社区的开基老大公庙便会举行开龛门的仪式,揭开中元普渡的序幕,开龛门象徵广开鬼门,邀请祖灵游魂共享人间布施;拉着家家户户便陆续进行家普,宴请各路好兄弟,而公普的各项事宜也在中正公园及庆安宫展开。农历12日前后,位在中正公园的主普坛点灯放彩,此时的中正公园便成为全基隆最辉煌耀眼的目标,光彩遍照全市;而庆安宫前埕高高坚起的灯蒿也同时点燃,为四方孤魂指引方向、照明来路。
           
            13日有迎斗灯的仪式,各姓均自祠堂中迎出斗灯,以主普姓氏为首,于绕境游街后,返回庆安宫安奉,斗灯代表北斗星君,点燃斗灯即代表了福寿绵长,并为同宗孤魂引路;历年斗灯绕境过程中,多由聚乐社、得意堂这两个百年历史的北管乐社压阵,富含特殊意义。
           
            整个祭典的最高潮自14日灯车游行一直持续到15日的放水灯,放水灯旨在为水上孤鬼照路,接引其回到陆上享受供奉,水灯在施放之前,须先置于车上绕境游街,接受善男信女的祈愿。游行队伍由主普姓氏打头阵,其他轮祭姓氏依序在后,队伍中尚有不同主题的灯车和各式阵头,显得气势浩大、热闹非凡,最后行抵八斗子望海巷海边,进行各种道教祈福消灾仪式后,于15日凌晨施放水灯。
           
            放水灯向为鸡笼中元祭的高潮,其特色在于以姓氏为中心,具有凝聚宗亲及展示姓氏威望之效,纸厝外型的水灯即代表宗氏祠堂,招引同姓孤魂得归其所,并庇佑来日兴旺。施放时,水灯内置有经衣及纸钱,水灯漂得愈远,表示施放的人来年福气愈好。
           
            放完水灯,还有以下重要仪式:在中正公园的主普坛前普施孤魂,于庆安宫焚烧寒林所(冥府翰林院)、同归所、大士山等纸糊住所,让冥界孤魂有所依归,最后,凌晨时分举行跳钟馗清坛后,只待农历8月1日老大公庙的龛门关上,即为鬼月划上句号。
           
            乘车风向标:
            1.自火车站前循忠一路转入教二路,再左转忠二路可抵庆安宫。
            2.自基隆火车站前搭103路基隆市公车,于终点望海巷站下车,可抵施放水灯的公车管理处海边。
            3.搭201、202、203路市公车,于省立医院下车,可至中正公园的主普坛。

        (来源于: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