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大疫大灾应急物资储备,上海团这两位抗疫一线女代表关注“神同步”

        来源:上观新闻日期:2020-05-27 【字号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始终奔忙于疫情防控、物资筹措的第一线。

          赴京前再次聚首的两人交流彼此关注话题,发现这回“神同步”了,不约而同聚焦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体系建设。

          “疫情发生早期,深切感受到应急物资保障的‘紧平衡’,市场上口罩普遍脱销,医用酒精、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耗材、设备及医药物资一度供给紧张,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挑战。”作为医卫工作者,刘艳坦言当时“压力之大”。而奋战在全球采购“战线”上的王伟,春节期间与同事们连轴转,为防护物资的进口、运输以及质量标准而“煞费苦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角,又碰撞出新的火花。

          抵达驻地后,刘艳、王伟拿着各自的建议抓紧修改讨论。在她们看来,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资保障中的关键一环。突发灾害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应对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决定了突发事件一旦形成,就会迅速蔓延。为了迅速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灾害性事件,增强医疗卫生、食品等各类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迫在眉睫。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较为单一、储备规模难以满足应对巨大灾害的现实需求。”王伟提到,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各异,不同灾情、不同地区临灾状态对应急物资的要求不同。我国当前储备物资的种类主要是帐篷、棉衣、棉被和救生装备等,此次疫情恰恰缺少的是口罩、防护服、防护镜、防护手套医用物资。与此同时,应急物资生产运输链不够畅通、规模化应急能力弱。以口罩为例,生产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运转。疫情初期,生产企业缺乏足够设备与劳动力,设备跟上后原材料又出现紧缺,尤其是关键辅料熔喷布。此外,物资储备产品的标准和标准的替代不完善。在王伟看来,固然有应急的现实,但更多是标准互认的问题。

          刘艳、王伟建议,完善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要有这“两手准备”,即建立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国家储备以“政府仓库式储备”为主,民间储备以“企业市场化储备”为主。政府仓库式储备要科学评估、以备应急;企业市场化储备可包括成品储备和原料储备,侧重“生产性”储备,以合理的储备形态和结构保障“规划储、备量足、成本低、调集快”的应急储备目标,确保灾害发生时能短时间内生产和筹集足够的救援物资。

          “灾害发生后,各个地区情况差异各有不同,应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长效化管理机制,尤其是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建立起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平台,以达到迅速响应、精准对接、科学调配的目标。”刘艳认为,与之相匹配的,是要加快物资保障储备基地建设,相对固定一批灾情物资生产企业,统筹应急物资储备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做到灾时救援、平时正常流通销售。

          两位代表同时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明确突发事件的执行主体、协调机制及应急物资储备的具体规定,包括财政经费保证、储备物资种类、数量及最高最低库存预警机制、储备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此外,针对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形势,要加速推进中国应急物资储备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国家统一的出口产品质量信息追溯体系,综合推进法律法规、实施标准、部门区域协作等方面工作,在抵御全球性灾害中更好地发挥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