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42年,
父母回过一次台湾。
当年他们才34岁,
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以后漫长的岁月中,
他们把思念深藏。
1978年改革开放,
满头白发的爸妈,
说想台湾老家了。
他们叮咛小儿子,
把地址和姓名写得详细,(注1)
密封在漂流瓶中,
期望大海能把信息传达。
傻傻地,等啊等…
海浪全是泪,呜咽不回答。
改革了,
台联成立了,
台胞有了家。
开放了,
台湾的舅舅抢首批名额到了北京,
妹妹呀,你在哪里?
人海茫茫无觅处!
失望回台,遗憾中归天。
这边的父母仍像断了线的风筝,
在焦虑中,等呀等……
直到1988年台胞刘福顺回台湾,
才把父母还活着的消息传去。
1989年台湾七个侄辈火速组团来访,
激动的场面感动沧桑。
憋了几十年的闽南话啊,
几里哇啦似壶口瀑布水流淌。
悲和喜的泪水呀,
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1991年侄子们帮申办回台手续,(注2)
不幸爸爸在等待中去了天堂。
夫妻双双还家变成梦一场,
母亲只好含泪独往。
过关时她一步一挪,
心脏啊,咚咚地要跳出胸膛,
往前一步是朝思暮想的故乡,
回头望丈夫的幽灵在天上。
路这样短,时间却49年之长!
侄女悄悄问姑妈,
是台湾这好,还是大陆好?
妈妈回答:
台湾是我家,大陆也我是家,
大陆让我来,也让我回,
你们来多少不限量,
而台湾仅让我独往,
哪个好,你细思量!
2000年,92岁妈妈去世,
她没有留话回台湾安葬,
灵魂在海峡上空徘徊,
台湾埋着她的父母和兄长,
大陆葬着他公婆和丈夫,
何况还有一群活着的子孙……
她爱台湾也爱大陆。
她祈祷:
愿海峡两岸尽快统一,
愿子孙后代自由来往。
注1:改革开放初,两岸还不能三通,无奈只好用漂流瓶的方式联系,但写的都是记忆中1942年前的台湾地址和解放后的长春地址。
注2:当时台湾规定,必须在1949年前,在台湾有户籍的人才可返台探亲,虽然妈妈82岁,也只能自己回台湾。而且还必须绕经香港,当时只好把妈妈送到深圳,台湾表姐过来接。
2018年10月10日
(作者黄振先,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